您当前的位置: 华联金融网 > 证券

我国有合伙制投资银行吗?

作者:admin时间:2024-09-02 02:17:52 阅读数: +人阅读

1999年,当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终于决定上市,结束了其长达130年的私人合伙人制度的时候,被外界认为是私人合伙制度在投行业的终结;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否认,正是合伙人制度这种形式,使得西方的投资银行在100多年中,得以将才能最优秀也是流动性最高的业内精英集结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稳定而有效的管理架构,并先后产生了诸如摩根、美林、高盛等优秀的投资银行。

  与国外投行从合作人走向公众公司不同的是,我国投行目前还只是一个初级阶段,现阶段,在国内保荐人制度已经形成并将长期持续的时候,如何留住投行的核心人才,建立一种稳定而长期的业务团队,一直令各个投资银行困惑。

  高额的薪水、高比例的提成只会造成业内的互相攀比和成本的不断上升、却不符合投行精英对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而从大的角度说,证券公司自身,何尝不需要一种建立基于公司产权方式的激励、约束或者所有制度?在我国证券公司近年问题频出、违规不绝于耳的时候,对原有体制的革新特别是能否引用西方过去成熟的合伙人制度便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合伙制呼之欲出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保荐机构77家,只有保荐人648名。

  在两次保荐人考试之后,业内对保荐人资源的需求并未降温,由于现有包括IPO、再融资甚至最新出来的股权分置方案等业务都需要保荐人签字,保荐人实际已成为投行业务最有决定性的力量了。

  据记者了解,继中国科技证券在近日公开招聘保荐代表人5-10名后,来自西南地区的一家保荐机构也正在紧急招聘保荐人,除允诺立即有项目可以申报外,还许以1个月5万人民币水平的月薪,更吸引业界人士注意的是,这家公司还号称有业内领先的投行合伙人分配体系。

  据该保荐机构一位投行经理介绍,该机构确实是做过一个类似于合伙人制度的投行分配体系,大致内容是在每笔投行业务完成后,即将项目的一部分收入按比例纳入一个基金,该基金会分配给有资格参与分配的员工;根据该分配细则,该基金一定部分用于特别事项。

  参与基金分配的员工并不就是承做项目的员工,对于符合要求标准的人才来说,这是一种长期而持久、甚至可能终身的利益安排。

  该经理认为,公司设置这样的分配模式原因在于,现在投行人才的流失率过高、人员过于频繁流动不利于建立公司的长期稳定人才队伍、而员工也难以有归属感,而类似于西方投行合伙人制度的分配模式,可以让公司认可的人才能够长期留在公司,对于投行业务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该分配体系目前还未正式运行。据了解,该保荐机构还建立了业内独特的管理人股权安排,以此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业内认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合伙人形式;尽管目前,该公司由于股权变动问题,有关安排还未兑现,但据记者了解,新股东对此安排已基本承诺,一旦该公司股权稳定,相关的合伙制创新将随之而来。

  而世纪证券曾在此前的招聘保荐人广告中打出“建立合伙人制度”的口号,并表示,推行保荐人分级、动态管理,并参照保荐人的业务情况确定薪酬和奖励,据该公司一位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尽管目前并没有实行合伙人制度,但如果保荐人对此需求很大、大家意见都一致,合伙制是可以考虑尝试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