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华联金融网 > 货币

隋朝统一货币的目的?

作者:admin时间:2024-12-11 11:54:21 阅读数: +人阅读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在589年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统一,统一全国的货币,发展社会经济,成了当务之急。于是,隋五铢诞生了。

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隋书.食货志》

五铢钱推行之初,仍然受到南北朝混乱的钱币制度的影响。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及齐常平钱仍然在市面上极为流行。而且南北朝时期猖獗的私铸铜钱的活动更是严重影响正版五铢钱的流通。

是时钱既新出,百姓或私有熔铸。——《隋书.食货志》

而遥远的南方尚未统一,南陈仍然使用天嘉五铢和太货六铢。对隋五铢并不感冒。

大隋王朝的钱币:既是盛世功臣,也是速亡帮凶

太货六铢

为了加速全国货币的统一,聪明的隋文帝采用了三手政策。

1、 置样五铢

为了解决私铸严重的问题,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下诏,赐给各个关口各百文样板钱,命令守关将士严加查察,铜钱跟样本不同的,即刻没收,并且重新熔为铜。隋朝,因而成了中国最早有"样钱"的朝代。隋五铢也因此被称为"置样五铢"。

除此之外,因为仿造钱币除了需要铜之外,还需要锡铅合金(锡镴)。隋文帝还明令禁止私自开采锡铅合金(锡镴)。以图杜绝私铸钱币之风。

2、 废熔旧钱

旧钱的流通,严重阻碍隋五铢的流通及隋朝经济社会的发展。隋五铢问世之后,隋朝逐步禁止除了隋五铢之外的各种钱币的流通。但是一开始仍然有许多的地方力有未逮,或者阳奉阴违。

大隋王朝的钱币:既是盛世功臣,也是速亡帮凶

隋五铢

隋开皇四年,隋文帝下诏,地方如果不明令禁止旧钱流通的话,地方官罚俸半年。次年,又再次下令重申。

诏行新钱已后,前代旧钱,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及齐常平,所在用以贸易不止。四年,诏仍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然百姓习用既久,尚犹不绝。五年正月,诏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隋书.食货志》

隋朝还多次下令,对民间储存的旧钱币进行销毁。以图尽快统一全国货币。

故尝论古来之钱凡两大变:隋时尽销古钱,一大变;天启以来,一大变也。"——顾炎武《日知录》

3、 王子铸钱

公元588年十二月,隋文帝命令杨广等率领水陆大军五十万,南下进攻南陈,于公元589年攻灭南朝陈,岭南地方首领冼夫人归顺朝廷。隋朝统一全国。隋五铢在全国通行的政治障碍已经消除。于是,隋朝废除南朝陈的钱币,在南方逐步推行隋五铢。

为了使得隋五铢在全国,特别是在南方迅速流通,隋文帝采用了一个馊主意——允许王子铸钱。为什么是馊主意,下面会进行说明。

隋文帝允许汉王杨谅、蜀王杨秀、晋王杨广分别在扬州、益州、鄂州铸造五铢钱。因而,使得隋五铢迅速在南方通行起来。自此,隋五铢成为全国通行的钱币。

盛世功臣

政治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特别是隋文帝时期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政策,极大的促进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与南北朝商品经济萧条,货币发行量较小不同,隋朝时期大量铸造五铢钱。仅仅开皇十八年,隋朝在全国设置并州、扬州、益州、鄂州等地设立的铸钱之炉就多达25炉。铸钱之量,难以计数。堪比汉代文景之治的时候。

隋文帝因周氏平齐之后,府库充实,庶事节俭,未尝虚费。开皇之初,议者以比汉代文、景,有粟陈贯朽之积。——《旧唐书》

其中"贯朽"指的是铜钱多年没用,穿钱的绳子都断了。可见隋朝经济的发达,铸钱数量巨大。

大隋王朝的钱币:既是盛世功臣,也是速亡帮凶

成堆的铜钱

与魏晋南北朝的钱币流通量较少,甚至用布帛作为货币不同,隋五铢在隋朝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无论是对外贸易,亦或内地商业,或者征收赋税,铜钱的使用越来越多。

六年,将征高丽,有司奏兵马已多损耗。诏又课天下富人,量其赀产,出钱市武马,填元数。限令取足。复点兵具器仗,皆令精新,滥恶则使人便斩。于是马匹至十万。

甚至,极少数官员的一部分俸禄,也以钱币的形式发放。

虽然,隋朝盛行钱帛双本位制,布帛在商品经济中仍然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但是,隋五铢对隋朝的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